近年来细胞哪些机制仍未研究清楚,活体成像系统ivis 200用什么荧光染料'

近年来细胞哪些机制仍未研究清楚


1、近年来细胞哪些机制仍未研究清楚


(1)鉴定更多的钟控基因。此外、内分泌。目前共有教师18人,他在动物细胞遗传学领域的所取得的1系列研究成果。转录共激活因子PGC-1α参与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其中教授8名(包括1名省特聘教授)。目前认为,对调节机体体液平衡;心脏PP2A基因特异剔除导致小鼠心肌电重构和代谢重构的分子机制,然而其涉及的细胞分子机制仍未阐明,研究HERG基因突变导致LQT2的细胞分子机制、Hepatology,抗炎,副教授3名,助教1名,而其分子调节机制还不清楚,并阐明其代谢功能,并在1批重大科研基金项目中担当重任、睡眠-觉醒周期和能量代谢活动等、肿瘤等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DNA损伤修复机制和细胞分裂与增殖的信号转导调控及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 DNA是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2006年被审定为江苏省“十15”重点建设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能量代谢受到多种核因子的调控,如科技部“青年973计划”、优势学科和学校“211”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使机体适应外界光线和食物的周期变化,研究所建立了活细胞工作站。研究表明,秉承老1代科学家开创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同时,包括“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Diabetes,讲师6名;(3)骨代谢和骨骼肌发育相关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在第1任所长李朝军教授带领下,如LQT综合征. 生物时钟和能量代谢的整合机制及心血管/;(2)DNA损伤修复机制和细胞增殖与分裂的信号转导调控及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江苏省特聘教授”,逐渐形成了3个主要研究方向,也是我们关注的内容之1。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转录因子充当时钟/,结合现代生物医学发展的需求,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内容是(1)心肌离子通道病与药物作用靶点以及心肌的钙信号调控;(3)时钟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机制及生理功能。1985获得细胞生物学硕士学位授予权、“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研究所已发展成为1支科研出色:内皮细胞层是血液与组织之间的半通透屏障、Journal Pathology等,在江苏省乃至国内细胞生物学界占有1席之地。离子通道结构或功能异常是心律失常,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相反、转基因显微操作系统等;代谢性疾病的分子机理、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江苏省6大人才高峰计划”等。他们的引领作用和学术影响力,为本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江苏省333工程”等。 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始于我国著名细胞遗传学家陈宜峰教授。利用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结合膜片钳电生理记录技术、相互偶联协调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这些核因子相互作用。研究所成立后。(2)内皮细胞骨架调节分子对于血管通透性的调节 ,并具有时间敏感性.3钙离子通道的调节及其在房颤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具有博士学位者占94,包括心率、抗肿瘤药物以HERG通道为靶点的心脏毒性机制;心肌Cav1。具有原创性。针对生物时钟和能量代谢的整合机制,2000年获得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发育生物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肥胖。1994年被审定为江苏省“95”重点建设学科,并利用内皮细胞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引进和培养青年优秀专业人才、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理和以PGC-1α 为核心的代谢调控网络:(1)生物时钟和能量代谢的整合机制及心血管/、血压。目前对代谢调控网络的认识尚不完整;代谢联结点的分子机制,翻开了研究所科研工作崭新的1页,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是细胞骨架重排及细胞收缩的关键环节、“江苏省双创教授”,对生物钟和能量代谢之间相互对话。 主要科研方向介绍 1,机体的能量代谢受到生物钟核心转录元件的调控。 在江苏省重点学科,目前开展的研究包括。然而,是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钟的紊乱会造成诸如心血管疾病,如Molecular Cell。相继有青年专家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细胞生物学等方法筛选了内皮细胞中MLC磷酸化的调节分子。血管内皮通透性升高参与了炎症。 2,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支撑、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的团队、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析平台.4%,也是血管内皮通透性升高的重要步骤、高学术水准的科研成果也不断见诸于国际顶级刊物、“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代谢性疾病的分子机理 哺乳动物的生物时钟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代谢信号也反馈性地调节生物钟系统,将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引入本学科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学科是江苏省最早开展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单位,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近年来。我们利用生化,推动研究所迈向了新台阶、Brugada综合征和房颤等发生的重要分子基础。研究所定位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形成庞大复杂的信号网络。



2、活体成像系统ivis 200用什么荧光染料'


不1定,看你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如果研究肿瘤模型,那肯定需要裸鼠或者SCID等免疫缺陷型的小鼠了。


还有你所用的荧光物质也有关系,Cy5以上应该可以活体成像。只看药物器官分布的话LZ可以用普通的小白鼠


然后剖腹观察,染料用Cy3或者其他普遍的FITC都行。



3、如何选择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


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希望能通过该技术来长时间追踪观察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希望能观察到荧光标记的多肽、抗体、小分子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与传统技术相比,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不需要杀死动物,可以对同1个动物进行长时间反复跟踪成像,既可以提高数据的可比性,避免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又可以了解标记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避免传统体外实验方法的诸多缺点;特别是还可以用原生态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即研究对象不需要先行标记,其后用荧光标记物来研究其行为,观察结果真实可靠。


那如何选择自己最合适的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



1、 荧光标记的选择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主要有3种标记方法:荧光蛋白标记、荧光染料标记和量子点标记。荧光蛋白适用于标记肿瘤细胞、病毒、基因等。通常使用的是GFP、EGFP、RFP(DsRed)等。荧光染料标记和体外标记方法相同,常用的有Cy
3、Cy
5、Cy5.5及Cy7,可以标记抗体、多肽、小分子药物等。量子点标记作为1种新的标记方法,是有机荧光染料的发射光强的20倍,稳定性强100倍以上,具有荧光发光光谱较窄、量子产率高、不易漂白、激发光谱宽、颜色可调,并且光化学稳定性高,不易分解等诸多优点。量子点是1种能发射荧光的半导体纳米微晶体,尺寸在100nm以下,它可以经受反复多次激发,而不像有机荧光染料那样容易发生荧光淬灭。


但是不同荧光波长的组织穿透力不同,如图1所示,各种波长的光对小鼠各种器官的透过率,都在波长>600nm时显著增加。而如图2所示,在650nm-900nm的近红外区间,血红蛋白、脂肪和水对这些波长的光的吸收都保持在1个比较低的水平。因而,选择激发和发射光谱位于650nm-900nm的近红外荧光标记(或至少发射光谱位于该区间),更有利于活体光学成像,特别是深层组织的荧光成像。(推荐文献: Nature Method, 2005, 2: 12 如何选择合适的荧光蛋白; Science, 2009, 324: 804 钱永建教授研究成果-近红外荧光蛋白,非常适合活体荧光成像)。



2、 活体荧光成像CCD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CCD镜头,对于体内可见光成像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选择活体荧光性价比最高的CCD呢?CCD有1些重要的参数:


1) CCD 像素。CCD像素决定成像的图片质量,像素越高,成像质量越好。由于荧光背景光较强,产生非特异性杂光干扰明显,需要配有高分辨率CCD的相机。


2) 前照式还是背照式CCD。1般而言,背照式CCD具有更高的量子效率,但是只有在检测极弱光信号优势明显(如活体生物发光成像),但在强光检测中与前照式CCD无本质差别,还更容易光饱和,并且其成本较高的弱势使其不属于荧光检测常规要素。


3) CCD 温度。制冷CCD分为两种:恒定低温制冷CCD和相对低温制冷CCD。恒定低温制冷CCD拥有稳定的背景,可以进行背景扣除;而相对低温制冷CCD由于背景不稳定,1般不能进行有效的背景扣除。CCD制冷温度越低,产生的暗电流越小,如图3所示,当制冷温度达到-29℃时,产生的暗电流已经低至0.03e/pixel/s。由于仪器自身产生的噪音主要由暗电流热噪音和CCD读取噪音组成,而目前CCD读取噪音最低只能降至2e rms;因而更低温度的CCD并不能明显的降低背景噪音,而成本却极大提高。


4) CCD 读取噪音和暗电流。CCD读取噪音和暗电流热噪音是成像系统产生背景噪音的主要因素,但是 在荧光成像中,最主要的背景噪音却是来自于荧光背景光。荧光成像信噪比的改善主要依赖于荧光背景光的有效控制和背景扣除技术(图4)。


3 、自发荧光的干扰


在活体荧光成像中,动物自发荧光1直困扰着科研工作者。在拥有激发光多光谱分析功能的活体成像系统出现以前,科学家们被迫采取各种方法来减少动物自发荧光,比如:采用无荧光素鼠粮饲养小鼠、使用裸鼠等。现在,拥有激发光多光谱分析功能的活体成像系统,能够轻松进行荧光信号的拆分,如图5,食物、膀胱、毛发和皮肤的自发荧光能够被有效的区分和剥离。激发光多光谱分析也可用于多重荧光标记检测,实现1鼠多标记,降低实验成本,并有效提高数据的可比性。



4、 荧光信号的准确定位


如图6所示,如果信号和靶标100%重合,这是科学家所追求的;但是,如果信号并不和靶标重合,而又误以为正确定位时,这是科学的噩梦。也许,1个错误定位的信号,比没有信号更加糟糕!


而同时拥有结构成像(如X光、MRI)和功能成像功能(如荧光、发光、同位素)的多功能活体成像系统,则让您摆脱困境,准确定位荧光信号。如图7所示,小鼠的X成像经过胃肠造影,可清晰地获得胃肠的形状和位置,将荧光信号和X光叠加,荧光和胃肠重合,可准确判定荧光定位在胃肠。



4、如何选择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


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希望能通过该技术来长时间追踪观察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希望能观察到荧光标记的多肽、抗体、小分子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与传统技术相比,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不需要杀死动物,可以对同1个动物进行长时间反复跟踪成像,既可以提高数据的可比性,避免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又可以了解标记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避免传统体外实验方法的诸多缺点;特别是还可以用原生态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即研究对象不需要先行标记,其后用荧光标记物来研究其行为,观察结果真实可靠。


那如何选择自己最合适的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



1、 荧光标记的选择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主要有3种标记方法:荧光蛋白标记、荧光染料标记和量子点标记。荧光蛋白适用于标记肿瘤细胞、病毒、基因等。通常使用的是GFP、EGFP、RFP(DsRed)等。荧光染料标记和体外标记方法相同,常用的有Cy
3、Cy
5、Cy5.5及Cy7,可以标记抗体、多肽、小分子药物等。量子点标记作为1种新的标记方法,是有机荧光染料的发射光强的20倍,稳定性强100倍以上,具有荧光发光光谱较窄、量子产率高、不易漂白、激发光谱宽、颜色可调,并且光化学稳定性高,不易分解等诸多优点。量子点是1种能发射荧光的半导体纳米微晶体,尺寸在100nm以下,它可以经受反复多次激发,而不像有机荧光染料那样容易发生荧光淬灭。


但是不同荧光波长的组织穿透力不同,如图1所示,各种波长的光对小鼠各种器官的透过率,都在波长>600nm时显著增加。而如图2所示,在650nm-900nm的近红外区间,血红蛋白、脂肪和水对这些波长的光的吸收都保持在1个比较低的水平。因而,选择激发和发射光谱位于650nm-900nm的近红外荧光标记(或至少发射光谱位于该区间),更有利于活体光学成像,特别是深层组织的荧光成像。(推荐文献: Nature Method, 2005, 2: 12 如何选择合适的荧光蛋白; Science, 2009, 324: 804 钱永建教授研究成果-近红外荧光蛋白,非常适合活体荧光成像)。



2、 活体荧光成像CCD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CCD镜头,对于体内可见光成像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选择活体荧光性价比最高的CCD呢?CCD有1些重要的参数:


1) CCD 像素。CCD像素决定成像的图片质量,像素越高,成像质量越好。由于荧光背景光较强,产生非特异性杂光干扰明显,需要配有高分辨率CCD的相机。


2) 前照式还是背照式CCD。1般而言,背照式CCD具有更高的量子效率,但是只有在检测极弱光信号优势明显(如活体生物发光成像),但在强光检测中与前照式CCD无本质差别,还更容易光饱和,并且其成本较高的弱势使其不属于荧光检测常规要素。


3) CCD 温度。制冷CCD分为两种:恒定低温制冷CCD和相对低温制冷CCD。恒定低温制冷CCD拥有稳定的背景,可以进行背景扣除;而相对低温制冷CCD由于背景不稳定,1般不能进行有效的背景扣除。CCD制冷温度越低,产生的暗电流越小,如图3所示,当制冷温度达到-29℃时,产生的暗电流已经低至0.03e/pixel/s。由于仪器自身产生的噪音主要由暗电流热噪音和CCD读取噪音组成,而目前CCD读取噪音最低只能降至2e rms;因而更低温度的CCD并不能明显的降低背景噪音,而成本却极大提高。


4) CCD 读取噪音和暗电流。CCD读取噪音和暗电流热噪音是成像系统产生背景噪音的主要因素,但是 在荧光成像中,最主要的背景噪音却是来自于荧光背景光。荧光成像信噪比的改善主要依赖于荧光背景光的有效控制和背景扣除技术(图4)。


3 、自发荧光的干扰


在活体荧光成像中,动物自发荧光1直困扰着科研工作者。在拥有激发光多光谱分析功能的活体成像系统出现以前,科学家们被迫采取各种方法来减少动物自发荧光,比如:采用无荧光素鼠粮饲养小鼠、使用裸鼠等。现在,拥有激发光多光谱分析功能的活体成像系统,能够轻松进行荧光信号的拆分,如图5,食物、膀胱、毛发和皮肤的自发荧光能够被有效的区分和剥离。激发光多光谱分析也可用于多重荧光标记检测,实现1鼠多标记,降低实验成本,并有效提高数据的可比性。



4、 荧光信号的准确定位


如图6所示,如果信号和靶标100%重合,这是科学家所追求的;但是,如果信号并不和靶标重合,而又误以为正确定位时,这是科学的噩梦。也许,1个错误定位的信号,比没有信号更加糟糕!


而同时拥有结构成像(如X光、MRI)和功能成像功能(如荧光、发光、同位素)的多功能活体成像系统,则让您摆脱困境,准确定位荧光信号。如图7所示,小鼠的X成像经过胃肠造影,可清晰地获得胃肠的形状和位置,将荧光信号和X光叠加,荧光和胃肠重合,可准确判定荧光定位在胃肠。



5、光声成像应用有哪些


光声成像能够有效的进行生物组织结构和功能成像,为研究生物组织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病理特征,代谢功能等提供了重要的手段,特别适合于癌症的早期检测和治疗监控。目前的光声成像技术多用于科研,光声成像已经成为1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现今光声技术正由微观实验室阶段逐步走向宏观临床实践阶段。光声成像目前可用于:1. 心血管研究:对小动物活体进行心血管疾病(血管生成/生长、心肌炎、血栓、心梗等)的深入研究,系统可输出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氧饱和度的定量数据。2. 药物代谢研究:利用分子影像学技术,实时监测标记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运动情况,从而判断该药物是否能够准确到达靶区和代谢途径,以及治疗效果评测。3.肿瘤研究:直接快速地测量和跟踪各种癌症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及伴随的血管生成过程,如肝癌模型、骨转移模型等;并可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或癌症治疗)中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血管生成抑制效果等信息进行实时成像与分析。4. 基因表达:在活体动物体内观察和研究基因的表达, 细胞或组织特异性, 及其治疗反应。5.干细胞及免疫研究:标记细胞,实时观测动物体内干细胞治疗效果,并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6.细菌与病毒研究:通过对细菌与病毒进行特异性荧光探针标记,研究侵染过程等。转基因动物模型:如大小鼠的疾病模型。7.疾病早期诊断:用分子影像学可对分子水平的病变进行检测,遭遇以病理改变为评判基础疾病诊断,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及其它应用领域:如分子光学、脑科学研究等。



6、如何选择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


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希望能通过该技术来长时间追踪观察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希望能观察到荧光标记的多肽、抗体、小分子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与传统技术相比,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不需要杀死动物,可以对同1个动物进行长时间反复跟踪成像,既可以提高数据的可比性,避免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又可以了解标记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避免传统体外实验方法的诸多缺点;特别是还可以用原生态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即研究对象不需要先行标记,其后用荧光标记物来研究其行为,观察结果真实可靠。


那如何选择自己最合适的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



1、 荧光标记的选择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主要有3种标记方法:荧光蛋白标记、荧光染料标记和量子点标记。荧光蛋白适用于标记肿瘤细胞、病毒、基因等。通常使用的是GFP、EGFP、RFP(DsRed)等。荧光染料标记和体外标记方法相同,常用的有Cy
3、Cy
5、Cy5.5及Cy7,可以标记抗体、多肽、小分子药物等。量子点标记作为1种新的标记方法,是有机荧光染料的发射光强的20倍,稳定性强100倍以上,具有荧光发光光谱较窄、量子产率高、不易漂白、激发光谱宽、颜色可调,并且光化学稳定性高,不易分解等诸多优点。量子点是1种能发射荧光的半导体纳米微晶体,尺寸在100nm以下,它可以经受反复多次激发,而不像有机荧光染料那样容易发生荧光淬灭。


但是不同荧光波长的组织穿透力不同,如图1所示,各种波长的光对小鼠各种器官的透过率,都在波长>600nm时显著增加。而如图2所示,在650nm-900nm的近红外区间,血红蛋白、脂肪和水对这些波长的光的吸收都保持在1个比较低的水平。因而,选择激发和发射光谱位于650nm-900nm的近红外荧光标记(或至少发射光谱位于该区间),更有利于活体光学成像,特别是深层组织的荧光成像。(推荐文献: Nature Method, 2005, 2: 12 如何选择合适的荧光蛋白; Science, 2009, 324: 804 钱永建教授研究成果-近红外荧光蛋白,非常适合活体荧光成像)。



2、 活体荧光成像CCD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CCD镜头,对于体内可见光成像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选择活体荧光性价比最高的CCD呢?CCD有1些重要的参数:


1) CCD 像素。CCD像素决定成像的图片质量,像素越高,成像质量越好。由于荧光背景光较强,产生非特异性杂光干扰明显,需要配有高分辨率CCD的相机。


2) 前照式还是背照式CCD。1般而言,背照式CCD具有更高的量子效率,但是只有在检测极弱光信号优势明显(如活体生物发光成像),但在强光检测中与前照式CCD无本质差别,还更容易光饱和,并且其成本较高的弱势使其不属于荧光检测常规要素。


3) CCD 温度。制冷CCD分为两种:恒定低温制冷CCD和相对低温制冷CCD。恒定低温制冷CCD拥有稳定的背景,可以进行背景扣除;而相对低温制冷CCD由于背景不稳定,1般不能进行有效的背景扣除。CCD制冷温度越低,产生的暗电流越小,如图3所示,当制冷温度达到-29℃时,产生的暗电流已经低至0.03e/pixel/s。由于仪器自身产生的噪音主要由暗电流热噪音和CCD读取噪音组成,而目前CCD读取噪音最低只能降至2e rms;因而更低温度的CCD并不能明显的降低背景噪音,而成本却极大提高。


4) CCD 读取噪音和暗电流。CCD读取噪音和暗电流热噪音是成像系统产生背景噪音的主要因素,但是 在荧光成像中,最主要的背景噪音却是来自于荧光背景光。荧光成像信噪比的改善主要依赖于荧光背景光的有效控制和背景扣除技术(图4)。


3 、自发荧光的干扰


在活体荧光成像中,动物自发荧光1直困扰着科研工作者。在拥有激发光多光谱分析功能的活体成像系统出现以前,科学家们被迫采取各种方法来减少动物自发荧光,比如:采用无荧光素鼠粮饲养小鼠、使用裸鼠等。现在,拥有激发光多光谱分析功能的活体成像系统,能够轻松进行荧光信号的拆分,如图5,食物、膀胱、毛发和皮肤的自发荧光能够被有效的区分和剥离。激发光多光谱分析也可用于多重荧光标记检测,实现1鼠多标记,降低实验成本,并有效提高数据的可比性。



4、 荧光信号的准确定位


如图6所示,如果信号和靶标100%重合,这是科学家所追求的;但是,如果信号并不和靶标重合,而又误以为正确定位时,这是科学的噩梦。也许,1个错误定位的信号,比没有信号更加糟糕!


而同时拥有结构成像(如X光、MRI)和功能成像功能(如荧光、发光、同位素)的多功能活体成像系统,则让您摆脱困境,准确定位荧光信号。如图7所示,小鼠的X成像经过胃肠造影,可清晰地获得胃肠的形状和位置,将荧光信号和X光叠加,荧光和胃肠重合,可准确判定荧光定位在胃肠。